明明叫“冬瓜”,缘何成为夏秋“清凉”瓜
发布时间:2024-08-12 21:21:09 作者:佚名 来源: 安徽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
冬瓜,虽然名字叫“冬”,却是夏秋时节的当季菜。节气虽然立秋,天气依然炎热,无论是一盘口感绵密、汁液饱满的清炒冬瓜,还是一碗混杂着瓜香和肉香的冬瓜排骨汤,都是美味又消暑的佳肴。如何安全健康地吃冬瓜,看看相关领域的专家如何说。夏天里的“清凉”瓜 冬瓜在我国有着两千多年的种植历史,在利用现代农业设施大面积栽培推广之前,冬瓜一直在夏天或秋季(华南地区)成熟、采摘食用。既然生长在夏秋季节,为啥要取名为冬瓜呢? 冬瓜的得名有两种说法:一种是说冬瓜外皮上的白霜“色如冬日落雪”,第二种则是说这层白霜能保护冬瓜越冬不坏,故名“冬瓜”。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所长谢大森研究员在接受《中国消费者报》记者采访时介绍说,冬瓜皮外面的白霜是冬瓜成熟后表皮细胞分泌的一种蜡质成分,它能帮冬瓜免受微生物和虫子的侵害,还能减少瓜肉水分蒸发,从而能较长时间保鲜。 冬瓜热量极低,每100克只有10千卡,比夏季里常见的西红柿(15千卡/100克)、黄瓜(16千卡/100克)都低,是一种甭管咋吃都很难热量超标的食材,妥妥的低能量“瘦身瓜”,非常适合减肥人士,连《本草纲目》中都说“欲得体瘦轻健者,则可常食之,若要肥,则勿食也”。 冬瓜虽然热量和能量很低,水分含量却高达96%,远高于大多数蔬菜。冬瓜还是低钠高钾(相对)且富含膳食纤维的健康菜。每100克冬瓜的膳食纤维含量约为0.9克;冬瓜含钠量很少,每100克冬瓜只有2.8毫克钠,而钾含量是57毫克/100克。钾和钠是保持身体酸碱平衡的重要元素,低钠高钾饮食有助于体内电解质平衡,有助于控制高血压和改善肾功能。特别是冬瓜热量低的特点,还能保证给人体提供钾的同时没有太重的热量负担。“傻大个”如何选、吃、存 最初的野生冬瓜,只有一个饭碗大小。而今天,我们却经常能见到长达60厘米甚至120厘米的“大瓜”。据悉,目前最大的冬瓜重达220多公斤。 从最初的“迷你型”长到今天的“傻大个”,既有冬瓜“自己的努力”,也有人类对冬瓜品种的筛选,经过漫长的自然进化与人工选育,逐渐形成了有蜡粉和无蜡粉两种类型。其中无蜡粉,就是人们常见的青皮冬瓜。上世纪80年代,广东地区又从青皮冬瓜中定向选育出黑皮冬瓜,目前市面上青皮冬瓜越来越少,而黑皮冬瓜越来越多。 谢大森提醒消费者,不同品种的冬瓜在口感、颜色和烹饪方式上有所不同: 黑皮冬瓜外皮呈深绿色,体积较大,肉质厚实,口感较脆爽,适合炒菜、炖汤、涮火锅吃。 白皮冬瓜外皮青绿色,表面常带有一层厚厚的白色蜡粉,体积略小,皮厚肉薄,瓜肉适合炒菜、涮火锅,但不适合炖汤,时间一长容易炖烂。 青冬瓜果皮呈浅绿色,果肉细嫩,口感爽滑,适合炒、煮或煲汤。 消费者挑选冬瓜时要注意,好的冬瓜外形匀称、没有斑点,瓜瓤少、肉质厚实;对于体型较小的白皮和青皮冬瓜,可以用手掂一掂,分量重的冬瓜肉厚瓤少水分足,品质也相对较好;对于体型较大的黑皮冬瓜,多数人是购买切片瓜,但是因为夏季食材易变质,切开的冬瓜没了外皮保护,应用保鲜袋包好放入冰箱果蔬层冷藏,但最多存放两三天就要吃完,以免变质。 如果天气不是特别闷热,同时冰箱里的空间恰巧比较紧张,可以用干净的厨房纸巾把冬瓜切口处的黏液吸干,在切面上涂点白酒杀菌,再用保鲜膜包好后切面朝下倒扣起来,放到阴凉通风处,如此保存一周左右依旧新鲜。多吃冬瓜能“保健”吗? 冬瓜是可塑性很强的食材。李时珍曾高度概括冬瓜的食用价值:“其肉可煮为茹,可蜜为果,其子仁亦可食,兼蔬果之用。” 这句话说明冬瓜不仅籽和肉都可以吃,而且还可盐可甜。细心的消费者可能已经注意到,几乎所有月饼的配料表上都有冬瓜的身影,这是因为冬瓜纤维含量高、口感好,无色无味易成形,且成本较低,常被用来调制糕点。 冬瓜还是传统的中药材,皮、肉、籽、瓤都有药用价值。《神农本草经》中说:“冬瓜性微寒,味甘淡无毒……能清肺热化痰、清胃热除烦止渴,甘淡渗利,去湿解暑,能利小便,消除水肿之功效。” 既然冬瓜如此“神奇”,那么多吃点儿冬瓜是不是可以起到“祛湿”“保健”等作用呢? 谢大森认为,冬瓜确实是很适合夏天补水和减脂的食材,但如果是中医入药,前提是要经过炮制等加工处理。同时,健康人群夏天适当多吃点儿冬瓜确实有利无害,但追求所谓的保健功能顿顿冬瓜、天天冬瓜,不仅有违膳食平衡原则,还有可能适得其反。 比如冬瓜中的钾,对健康人来说有助于维持正常心脏功能和血压,但对肾功能不全的人,食用冬瓜利尿可能会导致电解质失衡,增加肾脏负担,造成低钠血症、低钙血症等问题。此外,冬瓜利尿的特性,还有可能增加子宫收缩风险,所以孕妇在孕早期也应慎吃冬瓜。 冬瓜的另一个问题在于它的寒凉性质。中医认为,冬瓜性寒,长期大量食用容易损伤脾胃,导致脾胃虚寒。此外体弱多病或大病初愈者,消化吸收能力较弱,冬瓜的寒凉属性可能不利于身体恢复。
原文链接:http://www.ah315.cn/display.asp?id=143075
[免责声明]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,仅供学习交流使用,不构成商业目的。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,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。
上一篇:喝陈年冬瓜水为啥会得“乌嘴病”?
最新信息
- 近日,由科技日报社主办、部分两院院士和媒体负责人共同评选...“复粒稻遗传奥秘破译...
- 1月3日中国旅游集团所属星旅远洋邮轮“鼓浪屿”号,在三亚...首航!三亚邮轮旅游迎...
- 为推进消费维权社会共治,更好保护消费者权益,打造良好消费...“2023消费维权年...
- 原文链接:https://315.sh.cn/html/...上海市消保委组织召开...
- https://www.ttbz.org.cn/Ho...跑出健康新活力!上海...
- 现在许多人普遍认为味精非常不健康,所以在中国人的餐桌上逐渐失...怕吃味精、鸡精的都看...
- 原文链接:https://315.sh.cn/html/...50双休闲跑鞋全面测...
- 12月24日,植物奶食用与营养品质评价标准研讨会在武汉召...植物奶食用与营养品质...